互动金刚经
互动金刚经
华严经全文 华严经译文 华严经注音 华严经经典 华严经视频
主页/ 华严经经典/ 文章正文

大方广佛华严经译文(卷二十)

导读: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“佛子啊!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?佛子啊!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,在念念当中,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,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。他对于各个世界,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前往,参诣阿僧祇数的诸佛如来之所,向这些如来恭敬礼拜,承事供养。用阿僧衹数的花、阿僧抵数的香、阿僧祇数的鬉、阿僧祇数的涂香、末香、衣服、珍宝、幢幡、妙盖等各种,以及各有阿僧衹数的庄严器具来供养。他这般地供养诸佛,是为...

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

“佛子啊!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?佛子啊!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,在念念当中,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,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。他对于各个世界,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前往,参诣阿僧祇数的诸佛如来之所,向这些如来恭敬礼拜,承事供养。用阿僧衹数的花、阿僧抵数的香、阿僧祇数的鬉、阿僧祇数的涂香、末香、衣服、珍宝、幢幡、妙盖等各种,以及各有阿僧衹数的庄严器具来供养。他这般地供养诸佛,是为了圆满究竟无造作之法,也是为了要安住在不可思议之法的缘故。此菩萨在念念当中,能见到无数的佛陀;在诸佛的所在,心中不起丝毫的贪着;对于诸佛的国土,也没有任何的贪着;对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不存任何的贪着;见到佛陀的光明,听到佛陀的说法,也丝毫不加执着;对于十方世界,以及佛、菩萨的所有众会场合,均不生任何的贪着。

“菩萨听闻佛法之后,心中生起了极大的欢喜,志愿力量变得十分的广大,能够摄持、实行所有的菩萨行;但是对于佛法,却没有丝毫贪着。

“这一位菩萨在不可说劫的时间当中,见到不可说数量的佛陀出现兴起于世间。在每一尊佛陀的所在,他都恭敬地承事供养,历经不可说的时劫不曾间断,也不曾心生厌倦,或自诩满足。他见到佛陀听闻佛法,或见到菩萨们集会的庄严景象,都没有任何的贪着;见到不清净的世界,也没有丝毫憎恶的感觉。为何能够如此呢?因为这位菩萨能以诸佛之法来观察一切的缘故。在诸佛之法中,无所谓染垢,也无所谓清净;无所谓黑暗,也无所谓光明;无所谓相异;也无所谓同一;无所谓真实,也无所谓虚妄;无所谓安稳,也无所谓险难;无所谓正道,也无所谓邪道。

“菩萨如此深入于法界中,教化众生,但对于众生不会生起执着的念头;受持诸法,但对于诸法不生执着之念;他发菩提心,安住于诸佛所安住之境,但对这些境界不生执着之念;他虽然还是有言说,但心中对于言说没有任何的执着;他进入众生的趣所生处,而对于众生的趣所生处,心中没有任何的执着;他了知禅定三昧的境界,能证人,能安住,但对于禅定三昧的心,没有任何的执着;他前往拜诣无量的诸佛国土,当进入国土之中,或是见到佛陀,或是在佛国中安住,心中对于佛土都没有任何的执着;当他离开净土的时候,心中也没有任何的顾恋。

“大菩萨因为能如此没有任何执着之故,对于佛法,心中了无障碍,通达佛陀的菩提之路,证知法的毗尼戒律,安住于佛陀的正教当中,修习菩萨的大行,也安住在菩萨心之中,以正念来思惟菩萨的解脱之法。他在菩萨的住处,心中没有任何的染着;对于菩萨所行的一切,也没有任何的执着;他清净了菩萨的大道,接受了菩萨的授记。

“在得到菩萨的授记之后,他心中生起如下的念头:‘凡夫因为愚痴、无知、没有见地、没有信心、不能了解佛法、没有聪敏的行为,所以顽冥贪着,流转在生死当中;也因为不欣求于见佛,不随顺于光明的引导,不信服佛法的调伏驾御,所以会迷误失措,步入险途。凡夫由于不尊敬十力的法王,不知晓菩萨的恩德,徒然贪恋、执着于现前所安住之境;听闻了诸法皆空的道理,心中却极度惊讶恐惧,反而远离正法,安住邪法;舍正途,人险道,背弃佛陀的意旨,随着众魔之意而起舞,坚持执着于生死轮回的存有现象中,不能舍离。’

大方广佛华严经译文(卷二十)

“菩萨如此观察凡夫众生之后,增长了大悲心,生起了各种的善根而没有任何的贪着。

“菩萨这时又生起了以下的心念:‘仅为了一个众生,我即应当在十方世界的每一个国土之中,用尽不可说的时间劫,来教化他,使之成熟。为了一个众生是如此,为了一切众生,我更应当是如此;绝不能因此而心生疲累厌倦,舍弃他们而离去。’

“若以身体上的毛发为例,如果用毛端来量测整个法界,菩萨于一毛端之微小处,教化、调伏其中的一切众生,历尽不可说劫的时间;进而每一根毛的毛端之处,也都能如此教化、调伏其中的一切众生。即使如此,菩萨于一弹指的极短时间内,也不会有执着于我的心念,不会生起我与我所有的念头。菩萨在每一根毛端之处会精勤地修习菩萨行,直到未来的时劫有穷尽的一日。他不执着于身,不执着于法,不执着于心念,不执着于愿力,不执着于三昧,不执着于观察,不执着于寂灭定境,不执着于境界,不执着于教化与调伏众生,也不会执着于趣入法界。

“为何能够如此呢?因为菩萨心中是这么想:‘我应当观知一切法界是如幻的,诸佛好比影像,而菩萨行也如梦一般,佛所说的法就像声响,一切世间宛如幻化,这些都是因为业力果报所持现的缘故;身相能如幻化一般的有所差别,是因为业行的力量所造成的;一切的众生就如心念一般,这是因为种种的杂染所形成的缘故;一切法就如其实际一般,则是因为诸法已现前不可变异的缘故啊!’

“他又是这么想的:‘我应当穷尽整个虚空、遍于一切的法界,在十方的国土当中行菩萨行。我的每一个心念都要能明白通达,使一切的佛法正念都能示现在眼前,而心中则不应有任何取有、执着的念头。’

“以此知见,菩萨心念无我地来观身,得以无碍地见佛。他为了教化众生,而演说各种的佛法,使他们对佛法产生无量欢喜的清净信心。菩萨如此救护一切,不曾心生疲累、厌倦;也由于心无疲厌,在所有的世界中,若有众生还未成熟、有何处尚未调伏的,他都会立即前往,用方便之力来教化救度。不论其中的众生有各种不同的语言音声、各种不同的业力行为、各种不同的贪取执着、各种不同的作为设施、各种不同的和合、各种不同的流转、各种不同的所作所为、各种不同的境界、各种不同的出生现象、各种不同的殁逝方式,他都以大誓愿力安住于其中,教化他们,使他们的心念不会动摇、没有退转,也使他们任何一念都不会生起污染与执着。为何能如此呢?这是因为菩萨已经证得了无所执着、无所依止的境界,能够自利、利他而清净满足。

“佛子啊!以上所行,名为大菩萨的第七无着行!

“佛子啊!什么是大菩萨的难得行?当一位菩萨成就了难得的善根、难以降伏的善根、最胜的善根、不可坏的善根、无能超越的善根、不可思议的善根、无尽的善根、有自在力量的善根、有大威德的善根、与一切佛陀同体性的善根;这位成就了如上善根的菩萨,当他修习诸行的时候,得到了佛法中最殊胜的了解,对于佛陀的菩提大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理解。他的菩萨愿力未曾稍有止息,心中永不生厌倦,及至一切时劫之穷;他的大悲心,使其对于一切的苦痛,为了众生都不会心生厌离;而他的心志坚定,一切的恶魔更是无法稍微动摇他。这样的菩萨,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的,他具足、实践了一切菩萨的苦行,精进不息地修习菩萨行,对于大乘的愿力永远不会生起退转的念头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译文(卷二十)

“这位菩萨安住在这样难得的殊胜行持之后,在念念当中,能够转动阿僧祇劫的生死,而仍不舍弃菩萨的大愿。如果有众生能够承事供养到这一位菩萨,甚至只是见到或听闻,都能够对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不退转的境界。

“这位菩萨虽然了解所有的众生都是空而非有的,但是却能不舍弃一切的众生界。就譬如一位船师,不是住在此岸,不是住在彼岸,也不是住在河流之中,但是却能够载运度脱此岸的众生到达彼岸之上,而他只是往返两岸之间,毫不休息,不停地载运。大菩萨也是如此,他不住在生死的此岸,也不住在涅槃的彼岸,更不住在生死的大河流之中,但是却能载运救度此岸的众生,安置在彼岸的安稳无畏、无忧无恼的涅槃之处。

“他也不会对于众生的数量多寡有所执着,不会为了仅只一个众生便加以舍弃,坚持要为数众多才愿度脱;也不会舍弃多数的众生,而执着于某一个众生。他不增加众生界,也不减少众生界;不生众生界,也不灭众生界;不穷尽众生界,也不增长众生界;不会分别众生界,也不会以不二的观点来看众生界。

“为何会如此呢?因为菩萨深入了众生界如法界的境界,知道众生界与法界是无二无别的。在无二法当中,无增加,亦无减少;无生起,亦无灭失;无有,亦无无;无贪取,亦无依止;无执着,亦无有二。为何会如此呢?这是因为菩萨明白一切的法与法界无二的缘故。

“菩萨在如此的知见当中,用善巧方便进入了甚深的法界中,安住在无相的境界,也用清净的妙相来庄严他自身。他知道诸法是没有自性的,又能分别一切的法相;他不执取众生,而又能够了知众生的数量;不执着于世界,而能够现身在佛刹当中;不分别诸法,而又能善人于佛法;他深深地了解法义的空理,而又能广为开演言词教化;他了知一切诸法离欲的真实情况,而却又能不断除菩萨道,不退转菩萨行。

“菩萨时常精勤地修习无尽的妙行,自在地证入清净法界之中。就譬如钻木取火一般,钻木生出了火花,延烧的柴薪若无量的话,火就不会熄灭;菩萨如此教化众生,也没有穷尽之时,他会在世间常住而不灭。他不是究竟,也非不究竟;不是贪取,也非不取;不是依止,也非无依止;不是世间法,也非佛法;不是凡夫,也非得到果位的圣者。

“菩萨成就了以上这样难得的心,在修习菩萨行之时,不宣说声闻、缘觉二乘之法,也不说佛法;不说世间,也不说世间法;不说众生,也不说没有众生;不说污垢,也不说清净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此乃因为菩萨知道一切的法是无染着、无所取、不转、不退的缘故。

“菩萨在如此寂灭、微妙、甚深的最殊胜教法当中修行时,也不会生起以下的心念:‘我现在正在修习这个行,我过去已经修了这个行,我未来还应当修习这个行。’他不执着身心世界的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也不执着于身内的世间、身外世间与内外的世间等一切的世间。他对于自己所生的大愿,与各种到达涅槃彼岸的波罗蜜行,以及一切法,都不会生起任何执着。

“为何如此呢?因为在法界中并没有名为向声闻乘或向独觉乘的真实之法,也没有名为向菩萨乘或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法,也没有名为向凡夫界的法,也没有名为向染污、向清净、向生死或向涅槃等的法。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诸法本来无二、无不二的道理。就譬如虚空一般,在十方当中不管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都是求取而不可得的,但又不是没有虚空啊!

“菩萨如此来观察,发现一切的法都是不可得的,但又并非没有一切的法啊!就如其实相一般无异,不会丧失所作的一切,而普遍示现修行菩萨的各种妙行,不舍离大愿力,调伏所有的众生,转动正法之轮,不破坏因果的法则,也不会违背了平等的妙法。他与三世的诸佛如来皆平等如一,不断绝佛种,也不败坏实相,深入于一切的法义,辩才无碍也无穷尽。他听闻佛法而心中不生染着,能够穷尽诸法深渊的最底层;也能心无畏怯地善巧开示,演说佛法。他不舍离于诸佛安住的境界,又不违失世间法;普遍示现于世间,又不执着于世间。

“菩萨如上所述,成就了难得的智慧心,修习各种菩萨行,在地狱、畜生、饿鬼三恶道中救拔出众生,教化与调伏他们,将他们安置在三世诸佛的菩提大道当中,使他们不会心生动摇。

“他又生起如下的心念:‘世间的众生都是不懂得报恩的,甚至,受惠之后,反而以仇恨相对待,心中充满了邪见与执着、迷惑与颠倒,更是愚痴不智,也没有信心,徒然随波追逐恶友,生现各种邪恶的小慧恶念,心中充斥贪爱与无明等种种的烦恼,但这却正是我修习菩萨行的处所啊!假如众生都知恩图报,具备了聪明与慧解,而世间也充满善知识,那么,我就不必在世间修菩萨行了啊!为什么呢?因为我对众生没有爱憎与亲疏的差别,一切所行皆不希求一缕一毫的回报,及一句一字的赞美之词。穷尽未来时劫,我所勤修的菩萨行,未曾有一个念头是为了自己,反倒是为了要救度、解脱一切的众生,使他们得到清净,永远出离一切的烦恼。为何菩萨要如此呢?这是为了要在众生中作为光明的引导者,在法上自然应该如此,这不是强取与强求的;也只是为了众生而勤修菩萨道,使他们能得至于安稳的涅槃彼岸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’

大方广佛华严经译文(卷二十)

“佛子啊!以上所行,名为大菩萨的第八难得行!

“佛子!什么是大菩萨善法行?当一位菩萨为了一切世间的天、人、众魔、梵天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乾闼婆等制作了清凉的法池,来摄受总持正法,使佛种不致断绝。这位菩萨因为证得了清净光明的总持陀罗尼之故,获得了说法、授记的能力,并且具备了无尽的辩才;也因证得了具足义理的总持陀罗尼之故,获得了善于解说无尽义理的辩才;也因证得了觉悟真实法的总持陀罗尼之故,获得了善于解说无尽法理的辩才;也因证得了训诂与检释言辞的总持陀罗尼之故,获得了善于宣说无尽语辞的辩才;也因证得无边文句与无尽义理的无碍门总持陀罗尼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无碍辩才;也因证得佛陀灌顶的总持陀罗尼来灌顶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欢喜辩才;也因证得了不由他人教导而开悟的总持陀罗尼门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光明辩才;也因证得了共同辩解的陀罗尼门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共同辩才;也因证得了种种义理身、语句身、文辞身中的训诂与诠释的总持陀罗尼门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训诂诠释能力的辩才;也因证得无边的旋总持陀罗尼门之故,获得了无尽的无边辩才。

“这位菩萨的大悲心十分坚定,摄持了所有的众生。他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变化身色为金色,布施来作为佛事;随着所有众生的根器体性与意欲喜乐,他用宛如佛陀的广长舌说法,在一种音声中示现了无量的声音,相应于因缘时节而说法,使众生都能够心生欢喜。

“假使有受各种业报的不可说无数众生,共同相会于一处中。这个集会广大无比,充满了不可说的世界,菩萨就端坐在这个大众集会中。而会中的众生,假设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说阿僧祇的口,每一张口中都能说出百千亿那由他种的声音,他们都同时发声,用各种不同的言辞,分别发问不同的问题;这位菩萨能在一念当中,完全领受他们所有的问题,并为他们解答,消除一切的疑惑。就如同上述在一个大众集会中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,甚至在不可说数的大众集会中,菩萨也同样能回答一切的问题。